胃袖状切除术后胃扭曲两例

2014-12-29 15:50 来源:丁香园 作者:snn
字体大小
- | +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与其他较复杂的减肥术式相比有诸多优点,因此已经快速成为一项受欢迎的肥胖症治疗方法。该术式避免了施行肠旁路及消化道之间吻合的必要性,保留整个上消化道易于内窥镜检查,降低切除过多导致吸收不良的风险。

然而,LSG技术难度较小易于操作,但越来越清楚的是,创立有功能的胃管并不简单,也不是一帆风顺。

因此,我们报道了2LSG术后引发胃管功能性狭窄的案例,描述了可导致并发症的技术上缺陷,并且讨论了对诊断及治疗的启示。

案例1

一名39岁、BMI38kg/m2的女性施行了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以治疗病态性肥胖,后自述呕吐,伴有饱胀、反流感觉。上消化道钡餐没有显示胃管出现任何狭窄(图1A),CT三维重建显示胃管体部及窦部连接处发生了扭曲(图1B),上消化道内窥镜显示在CT示相同水平因局部扭曲出现了梗阻。

这个功能性的狭窄在胃镜上表现为典型的“抗反流瓣”,如同胃底折叠术(图1CD)。对病人进行了术式的转换: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改成了腹腔镜胃转流手术(LRYGBP)。病人的症状得到了改善。


1.A,上消化道钡餐示没有任何狭窄的流体流出袖状胃管的标准性通道 BCT三维重建胃管,红色箭头指示胃体与胃窦连接处的局部狭窄C,上消化道内窥镜显示扭曲部位与CT示狭窄处一致 D,上消化道示胃逆向扭曲;“抗反流瓣”的内镜表现

案例2

一名45岁、BMI42kg/m2的女性施行了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后自述上腹痛,每日发作性呕吐。上消化道钡餐和内窥镜除显示在变窄的胃管上端胃底部持续性扩张外没有展示出其他的异常(图2A)。口服99m锝后闪烁扫描术显示胃排空时间明显长于已报道LSG所需胃排空时间。

CT显示吻合订线使胃管旋转盘旋,吻合订线上的胃底持续性扩张(图2B)。对病人进行了术式的转换,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改成了腹腔镜胃转流手术(LRYGBP)。病人的症状得到了改善。


2.A,上消化道钡餐示胃底扩张,没有梗阻征象BCT三维重建胃管示胃底持续性扩张,向下延续为扭曲的胃管C,改建为腹腔镜胃转流手术后上消化道钡餐示流体通过肢体消化旁路的标准性通道

讨论

尽管最近出台了很多可作为治疗病态性肥胖的术式,但是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从技术上来讲,LSG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尽管学习该术式是一条艰难的道路。现今对LSG术后并发症的注意焦点大部分在于在食管胃结合部水平出现吻合口漏。然而,LSG也可会出现隐匿的并发症,如功能性狭窄,正如案例中所述。

我们列举了2个不同的LSG术后引起功能性狭窄的案例。第一个是发生于胃体和胃窦连接处的胃管扭曲,像是一个括约肌,阻止了胃的有效排空。第二例是由于胃吻合钉线形成了螺旋形状,把胃从上到下作涡旋状缠绕。这些功能性的结局会导致胃不协调的收缩。

出现这些异常现象最可能的机制是外科医生在安置吻合器以阻止腔内摆动,首位吻合电凝成角于胃时过分牵拉胃的后壁。

过分牵拉后壁将会导致胃周吻合钉线形成各种扭曲的角度。当扭曲过度,连续性向正确的方向吻合钉线交叉到以前吻合钉线时将会导致局部扭曲,如案例1

如果在起初吻合时只发生轻微的旋转角度,而后吻合的角度持续在相同的方向,从而形成了案例2中的情况。

第一种扭曲,上消化道内镜可显示出如功能性括约肌的表象(图1CD)。第二种狭窄,CT三维重建可以很好的显示出胃周螺旋形的吻合钉线。

2个案例中把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改成腹腔镜胃转流手术可解决梗阻的症状。对任何肥胖型病人来说,如果监测到的客观结果与症状不相符合时便出现了心理评估的指证。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宋宁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