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脂肪瘤不做手术,这个方法挺有效

2018-06-20 10:10 来源:丁香园 作者:Dr.liao
字体大小
- | +

皮下脂肪瘤是浅表皮下脂肪组织中存在的良性肿瘤,在手臂、腿、颈项、背部和臀部尤其明显。较大的脂肪瘤不仅影响美观,还可引起局部负重部位疼痛、干扰正常肌肉活动,或因压迫神经而引起神经症状。对于有症状的脂肪瘤,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金标准,然而术中需广泛摘除深层肿物及其周围正常脂肪,往往遗留永久性瘢痕甚至畸形(图 1)。

图片5.jpg
图 1 手术切除皮下脂肪瘤后遗留永久性瘢痕

曲安奈德局部注射通常用于治疗皮肤、关节或其他骨骼肌肉结构的局部炎症。强效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可导致皮肤萎缩、色素减退以及脂肪萎缩等后遗症。因此,皮肤科中往往将 40 mg/mL 曲安奈德稀释成 10 mg/mL 或更低浓度来进行皮损内注射相关治疗以减少上述后遗症发生。然而,利用高浓度曲安奈德造成脂肪萎缩的不良效应,可将其用于脂肪瘤的非手术治疗中。

为了评估高浓度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皮下脂肪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来自新墨西哥州大学的 Hayward 博士等人,对 8 例孤立性脂肪瘤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结果刊文于近期的 J Clin Aesthet Dermatol 上。

研究概述

受试者为 8 名有症状孤立性脂肪瘤患者,其中女性 7 人,男性 1 人,平均年龄 51 岁。排除标准:伴有感染或皮质类固醇不耐受者。

治疗方法

术前触摸脂肪瘤边缘并用墨水标记、测量肿物大小。1~3 cm 脂肪瘤曲安奈德用量为 40 mg,而 4~6 cm 脂肪瘤用量为 80 mg。局部皮肤消毒后,在脂肪瘤中心和深部区域进行注射,注意药物应至少注入 3 个独立区域,且避免注射在靠近皮肤侧的肿物边缘,以减少皮质类固醇结晶通过淋巴管向皮肤迁移。对于大血管、神经或是心、肺附近的深层脂肪瘤应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注射(图 2)。注射结束后,用无菌绷带在穿刺部位加压固定。分别在治疗结束后 4 个月、1 年及 2 年进行随访。

图片7.jpg
图 2 超声显示皮下脂肪瘤团块(短箭头标记)以及注射深度、方向(长箭头标记)

研究结果

治疗前,脂肪瘤触诊平均大小为 5.0 cm。治疗后 4 个月,平均大小为 2.0 cm,平均缩小了 60%,其中 1 名患者脂肪瘤完全消除(图 3)。治疗前,受试者均有脂肪瘤相关性疼痛或神经卡压症状。治疗后 4 个月,受试者均未报告原有症状。治疗后 2 年,3 名患者脂肪瘤症状复发,其中 1 例通过手术切除,余 2 例行曲安奈德二次注射。

图片8.jpg
图 3 皮下脂肪瘤治疗前后对比:A)治疗前;B)治疗后 4 个月

在安全性方面,2 名受试者在治疗后 4 个月出现局部轻微色素减退,无感染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讨论

鉴于传统手术治疗创伤性大,遗留永久性瘢痕、畸形严重影响美观。因此,注射溶脂药物成为了一种替代的非手术疗法。常见包括注射磷脂酰胆碱、脱氧胆酸(一种胆汁酸)、乙醇以及其他硬化溶液。这些药物虽然可引起脂肪分解、坏死和退化,但它们可能对组织具有极大刺激性和破坏性,可损伤局部神经、动脉和静脉,造成慢性神经病变、血栓形成和局部血管问题。

皮质类固醇对局部神经和血管损伤的可能性较小,可造成脂肪溶解、退化,因此已被用作皮下脂肪瘤的治疗手段。目前研究发现,皮质类固醇可诱导脂肪细胞凋亡、促进血管周围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吞噬,还可引起局部血管收缩和组织缺氧,导致脂肪萎缩。皮脂类固醇造成脂肪萎缩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曲安奈德是一种比泼尼松龙更有效且不易溶解的皮质类固醇。高浓度曲安奈德在犬类脂肪瘤的治疗中收获良好疗效。本项研究发现,40 mg/mL 曲安奈德单次注射使脂肪瘤大小减少 60%(治疗后 4 个月),脂肪瘤相关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无严重不良事件。本项研究的局限性为非随机非盲设计以及样本数量少。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医师在注射前需排除结缔组织恶性病变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软组织肿块可能,如脂肪肉瘤、淋巴瘤、骨肉瘤和皮肤转移性恶性肿瘤,以及皮样囊肿、异物肉芽肿、类风湿结节和痛风石等。切除活检、穿刺活检及影像检查可帮助确诊。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费杨虹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