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 Guyuron 医生首先使用鼻背穹窿下移植物(Subdomal Graft)于矫正鼻尖「夹捏状」畸形及穹窿不对称(图 1)。鼻背穹窿下移植物为植入穹窿下方组织间隙的条状移植物,固定缝合于鼻尖软骨控制穹窿的水平和垂直定向,矫正鼻尖及穹窿形态。
随着临床上鼻背穹窿下移植物的应用,来自美国的 Guyuron 医生和 Lee 医生总结整理了在鼻整形手术中鼻背穹窿下移植物的使用情况及手术效果,并将其研究成果发表于 2016 年 6 月份的 PRS 上。
图 1 示鼻背穹窿下移植物,长度约 8-10 mm,宽 1.5 mm,厚 1.5 mm,材料采用自体鼻中隔软骨或肋软骨,呈条状
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共纳入 200 例采用鼻背穹窿下移植物的鼻整形手术,100 例首次鼻整形,100 例二次鼻整形,术前分析鼻形态,多为鼻翼软骨宽大、鼻背穹窿不对称及鼻尖呈箱状、球状,或是首次鼻整形术后 1 年的鼻尖、鼻孔不对称。根据手术记录统计了术中鼻背穹窿下移植物的使用,研究结果评价为术中该移植物植入后鼻尖及周围结构的改变,但这些结构改变未行测量量化,术后随访期 1 年。
根据手术记录统计鼻背穹窿下移植物在初次鼻整形术中使用率 77%,在二次鼻整形术中使用率 31%。植入鼻背穹窿下移植物后,术中可见鼻背穹窿对称(图 2),鼻翼软骨外侧脚侧面及头部旋转(图 3),鼻孔增宽、改善外侧脚内陷(图 4),且有助于控制鼻背穹窿间距,改善鼻通气功能。
图 2 示一例,男性,(左)术前(右)术后 1 年
图 3 示术中视野(左)植入前(右)移植物可固定鼻背穹窿间距,植入后鼻翼软骨外侧脚侧面及头部旋转
图 4 示(左)术前(右)术后鼻孔增宽,鼻基底形态改善
综上所述,研究人员总结了鼻背穹窿下移植物的适用人群:鼻尖「夹捏状」畸形、鼻背穹窿间距过于狭窄、鼻穹窿不对称、鼻翼软骨尾部位置不自然以及鼻孔狭窄畸形伴鼻通气功能障碍等鼻整形病例。
此外,因为术中组织水肿、出血的情况下鼻尖形态改变不易察觉的,研究结果评估缺乏量化数据,另外鼻背穹窿下移植物仅为鼻尖成形术联合或辅助技术,仅靠术中标准化的记录也不能排除偏倚,其术后效果仍待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