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皮瓣技术能促使皮瓣内部血管扩张、再通,缺氧环境促生长因子释放、代谢需求降低,从而使皮瓣血管重构、形成新生血管,增加皮瓣移植后成活率,即使皮瓣远端也得到足够的灌注,由此皮瓣也可适当增加切取范围。
延迟皮瓣技术需行另行额外介入,一般采用手术切开法、缝合法、夹皮法,来自土耳其的 Orhan 医生等在大鼠背部行皮下脂肪吸脂术,利用吸脂法实现延迟皮瓣技术,并将其研究成果发表于 2016 年 9 月份的 Aesth Plast Surg 上。
研究人员将大鼠分为 4 个小组分别采用:A 组即刻皮瓣移植、B 组吸脂法延迟皮瓣移植(图 1)、C 组手术切开法延迟皮瓣移植(图 2),以及 D 组吸脂法即刻皮瓣移植。在大鼠背部皮肤作 9*3 cm 舌状皮瓣,采用即刻皮瓣移植或是延迟皮瓣移植技术,预处理皮瓣的方法包括吸脂术及手术切开。研究结果的评价为移植术后 7 天,观察皮瓣坏死率以及对皮瓣灌注行血管造影术。
图 1 示 B 组吸脂法延迟皮瓣移植:在皮瓣下区行干性吸脂术,术后 14 天行皮瓣移植
图 2 示 C 组手术切开法延迟皮瓣移植:在皮瓣长轴作切口,皮下分离皮瓣后缝合,术后 14 天行皮瓣移植
研究观察结果显示皮瓣坏死率如图 3 ,B 组与 C 组皮瓣坏死率明显低于 A 组和 D 组,表示延迟皮瓣技术有效降低皮瓣坏死率;B 组与 C 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人员表示虽然两组效果相当,但吸脂法仅需在皮肤作小切口,减少了感染、出血等术后并发症。
图 3 示术后 7 天各组皮瓣坏死率,B 组与 C 组坏死率明显低于 A 组和 D 组。
在血管造影中可见 A 组和 D 组坏死的皮瓣远端部分未见血管影,与观察结果一致;B 组皮瓣血管整体密度增加,可见血管增粗、肥大影,研究人员认为血管密度增加可表示皮瓣内血管扩张、重构并形成新生血管;C 组皮瓣血管密度仅沿皮瓣长轴切口部分增加,即表示仅部分血管扩张、重构(图 4)。
图 4 示各组皮瓣微循环血管造影:A 组和 D 组皮瓣远端部分未见血管影,B 组皮瓣血管整体密度增加,可见血管增粗、肥大影;C 组皮瓣血管密度仅沿皮瓣长轴切口部分增加
为了避免吸脂术导致的真皮下血管网损伤,研究人员总结干性吸脂术应负压<250 mmHg 并使用锥形和铲形吸脂套管,以减少对皮瓣的影响。
综上所述,吸脂术操作简单、费用低、并发症少,作为延迟皮瓣技术的预处理方式是可行的。目前国内外不乏延迟皮瓣技术的相关报道,其在增加皮瓣成活率的优势是肯定的,经过简化操作、提高术后效果能使该技术更好地在临床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