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认识颈阔肌

2016-11-21 23:29 来源:丁香园 作者:huanghui
字体大小
- | +

众所周知,颈阔肌在面部整形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准确的颈阔肌解剖认识有利于整形的成功进行。曾有文献详细描述了颏下部颈阔肌,而关于颏上部位颈阔肌的解剖描述及形态学分型鲜有研究,韩国延世大学口腔生物学系 Jung-Hee Bae 博士通过解剖 34 具尸体的面部对中下面部的颈阔肌作了一个详细的描述和形态学分析,其研究成果于今年 8 月份发表于 Plastic and Reconstrucddtive Surgery。

Bae 博士把中下脸部分划分为以下区域(见图 1):
QQ图片20161002224922.png
图 1 面部颈阔肌区域划分的示意图  MA: 下颌角;H1:耳屏与眼眶下缘的连线;H2:连接鼻翼端而平行于 H1 的线;H3:连接口角而平行于 H1 的线;V1:过点 P1 而垂直于 H1;V2:过点 P1 而垂直于 H1;V3:过点 P1 而垂直于 H1;P1:H1 和 V1 的交叉点;P2-P3:点 P1 到耳屏连线等分点

采用数显卡尺分别沿直线 V1-V3 来测量点 P1-P3 到颈阔肌上缘点的垂直距离。相应的,V1、耳屏分别与 P1、下颌角两条连线及下颌角边界线围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而这个四边形也被相应的分成 S1-S3、M1-M3、I1-I3 共 9 个区域。最后,根据颈阔肌在脸部覆盖的面积将其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A 型:颈阔肌分布在 S1-S2、M1-M3、I1-I3 区域;B 型:分为 B-1 型(分布在 M1-M3、I1-I3 区域)和 B-2 型(分布在 M1-M2、I1-I3 区域);C 型:仅分布在 I1-I3 区域(见图 2)。

QQ图片20161002213630.png
图 2 实例图解(右)和相应的示意图(左);从上到下依次为 A、B-1、B-2、C 型。

研究发现穿过下颌角的颈阔肌后纤维距离下颌角 17.1±8.8 mm(全距 0~28.1 mm,示图见图 3),说明咬肌的下三分之一必然被颈阔肌所覆盖。这是理解面部解剖学和表面电极记录咬肌活动的重要发现,能大大降低记录测量误差的可能性。

QQ图片20161002213529.pngQQ图片20161002213529.png
图 3 穿过下颌角的颈阔肌位置。黄点表示下颌角,红点表示耳屏处。

据前颈阔肌在在脸侧面不同的上升方向和形态可将其分成三种类型。(1)直线型;(2)直-曲线型;(3)曲线型 (见图 4)。本次研究中发现直线型和直-曲线型两种类型占全部样本的 91.2%,那么将颈阔肌的向量重新定位为垂直是合情合理的,这些发现有助于重新定位面部阔肌及覆盖其上的脂肪、皮肤,也有助于定义下巴曲线。

QQ图片20161002213715.png
图 4 三种不同类型的实例图解(右)和示意图解(左)

清楚了解面中下部颈阔肌对于人们研究表情和面部整容是非常必要的。颈阔肌可以被视为脸中部的一块肌肉,因为研究发现 85.3% 的颈阔肌几乎沿水平线延伸至 H2,成为面中下部包括嘴角部分的一块主要降肌。

总之,本文所提供的有关颈阔肌的详细解剖学信息将便于大家理解面中部的颈阔肌分布,对皮肤除皱及其他面部操作手术提供了重要讯息。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费杨虹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